回顧2016年,在過去12個月,我們都看到了哪些變化?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電力行業改革轉型的一年。電力裝機嚴重過剩,煤電建設的大剎車,火電環保的再加碼,電煤價格突漲,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都使得這一年充滿變數;仡2016年,在過去12個月,我們都看到了哪些變化? 年初:電改推進 2015年電改9號文的下發為電力市場的體制改革拉開了大幕。在2016年伊始,電改的步伐進一步加快:1月,繼云南、貴州兩省之后,山西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獲得批復;3月1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兩大國家級掛牌成立。此后,各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紛紛掛牌成立,目前已有31 個省級行政單位成立了交易中心。 下半年,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也進一步拓大,在全年已有2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得到批復。在具體的試點方案中,各省在輸配電價核定,電力交易機制,發用電計劃的放開等具體計劃又各有不同。 2016年,電力直接交易也在各個省(市、自治區)中一步步擴大。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力直接交易由2015年4300億千 瓦時擴大到約7000億千瓦時,每千瓦時平均降低6.4分錢,年減輕企業用電成本約450億元。通過直接交易的形式,電價機制改革的過程中“降成本”的目 標得到了有力推動。 四月:煤電剎車 三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提出要“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減一批”,其中 13省暫緩核準項目,15省須緩建自用項目。4月2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電視電話會,進一步介紹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 淘汰落后產能的通知》、《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等三份文件。一直在狂飆突進的煤電行業自四月起,開始了“剎車”去產能的過程。 六月:超低排放改造 6月28日,國家能源局、環境保護部發布了關于印發2016年各省(區、市)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目標任務的通知,提出了2016年各省 (區、市)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目標任務要求,將各省的改造任務分解細化,提出2016年全國計劃將進去超低排放25436萬千瓦。 而在此之前,超低排放已經是一個熱門話題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及燃煤電 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痹诃h保壓力日趨增大的2016年,對火 電的超低排放改造已然是大勢所趨的發展。 七月:靈活性改造 隨著新能源的發展,火電的調峰功能也進一步得到挖掘。針對于此,7月4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關于下達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的通知》!锻 知》中說明:經電規總院比選,綜合考慮項目業主、所在地區、機組類型、機組容量等因素,確定丹東電廠等16個項目為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這些試點 項目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廣西等省區,涉及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神華、國投電力、鐵法煤業等多家發電集團。在抽水蓄能、 燃氣機組與水電機組等具有調峰能力的電源之外,煤電機組作為調峰電源是提高我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重要一步。 八月:“三棄”問題加劇 八月,云南開始開展2016年云南省棄水棄風棄光專項監管。規劃不銜接,水電建設大幅度超前,消納與外送之間長期搖擺不定,導致棄水問題日益嚴 重。除了云南之外,三北地區的“三棄”問題在2016年也是越來越嚴重。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新疆、甘肅棄風高達45%和47%。前10個月全國棄 風棄光棄水電量共達到980億千瓦時。上半年,僅棄風電量就高達323億千瓦時,逼近去年全年棄風電量。 “重建設、輕利用”是新能源與當下電力市場的無法協調之痛。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破解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等難題,解決“三棄”問題將是未來幾年都值得關注的事件。 九月:電企虧損 在火電發電小時數持續下跌,加上煤炭成本提高的影響下,煤電企業的經營業績在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了虧損。五大發電集團的上市公司第三季 度的利潤同比前年紛紛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大唐發電,2016年前三季度虧損31.45億元,下降幅度達到187.69%;下降幅度最少的國電電力下降 幅度也有4.02%。 裝機過剩、新能源份額的上升、改造成本的上升一直都是煤電企業近年來面臨的問題。但在前一年煤價低迷的前提下,這些問題并沒有影響到盈利率。而在2016年第三季度后,煤電企業如何面對高煤價,也是2017年煤電行業的一大看點。 十月:售電公司興起 隨著電改進程的推進,社會資本開始進入到售電行業中。售電公司在過去一年中數量迅速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000余家企業的經營范圍涉及到 了售電領域。而在10月,發改委、能源局印發《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給售電公司的準入條件、準入程序與退出方式 給予明確規則:明確售電公司資產總額不得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并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售電。 售電公司這一電力市場的新鮮事物開始作為主體參與到電力交易中,在未來如何布局盈利將是售電公司將更多考慮的問題。 十一月:電煤長協 11月8日華電、國電投簽訂中長期合同。11月11日,神華集團、中煤集團與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在京簽訂2017年電煤中長期合同。 五大發電集團至此已全部與神華、中煤簽訂了中長期合同。隨著煤炭價格上升,煤電企業生產成本平均上升了0.04元至0.06元/千瓦時。煤價的上漲導致發 電成本拓大與發電企業的虧損。 為了讓煤價穩定在一定區間,避免大起大落,主管部門以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鼓勵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之間簽訂與用戶簽訂有量、有價、有規模的長協合 同。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表示鼓勵支持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將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將在運 力上優先保障,為合同履約創造良好條件。 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保障煤炭中長期合同履行的意見》,提出了12條具體意見,從保障機制、考核、履約激勵、失信懲罰和行業自律等幾個方面提高煤炭中長期合同的履約率,以此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和價格平穩。 隨著電力市場的建設能否得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恐怕也要在2017年才能得出答案。 十一月: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在“十一五”、“十二五”都沒有發布電力發展規劃的情況下,這次的“十三五”規劃是十五年后再次公開的五年規劃。 《規劃》從供應能力、電源結構、電網發展、綜合調節能力、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科技裝備發展、電力體制改革等8個方面繪制了電力發展的“十 三五”藍圖:2020年,預期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另外 針對火電市場則提出了:嚴格控制煤電規劃,建設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將全面啟 動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等任務。 作為2016年至2020年這期間內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文件、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依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供了 一個電力行業未來幾年較為清晰可考的雛形,也反應了當下發展的思路。如何實現、完成規劃則是接下來電力行業發展的參與者需要開始計劃的事情。 十二月:輸配電價改革 十二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方法(試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針對超大網絡型自然壟斷電網行業的定價辦法。標志著國家已初步建立起科學、規范、透明的電網輸配電價監管框架體系,對電網企業的監管進入制度化監管的新階段。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明確了輸配電定價成本構成、歸集辦法以及主要指標核定標準。開始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機制。 輸配電價改革通過這兩個文件有了科學化、規范化的制度保障,這也是在2017年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邁出的堅實一步。 |